产品列表 / products
HLY-100B回路电阻测试仪性能特点使用方法
目前,接触电阻的测量电力系统中普遍采用常规的QJ44型双臂直流电桥,而这类电桥的测试电流仅m*,难以发现回路导体截面积减少的缺陷,在测量高压开关导电回路接触电阻时,由于受触头之间油膜和氧化层的影响,测量值偏大若干倍,无法真实的反映接触电阻值。为此,电力部标准SD301—88《交流500KV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》和新版《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》作出对断路器、隔离开关接触电阻的测量电流不小于直流100A的规定,以确保试验结果准确。
HLY-100B回路电阻测试仪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执行标准DL/T845.4-2004,采用高频开关电源技术和数字电路技术相结合设计而成。它适用于开关控制设备回路电阻的测量。其测试电流采用国家标准推荐的直流100A和200A。可在电流100A的情况下直接测得回路电阻,也可以在电流200A的情况下直接测得回路电阻,zui后的测试结果都用数字显示出来。该仪器测量准确、性能稳定,符合电力、供电部门现场高压开关维修和高压开关厂回路电阻测试的要求。
该仪器适用于高压开关接触电阻(回路电阻)的高精度测量,同样适用于其它需要大电流、微电阻测量的场合。
1、 测量范围:1~1999μΩ
2、 分 辨 率:1μΩ
3、 测试电流:DC 50A、100A两档固定输出
4、 测量精度:0.5%±1d
5、 工作方式:连续
6、 显示方式:三位半LCD
7、 工作电源:AC220V±10% 50Hz
8、 工作环境:温度- 10℃~40℃ 湿度≤80 %RH
9、 体 积:380×350×260 mm3
10、 重 量:5kg(不含附件)
图一 面板布局图
1、电阻显示(μΩ) | 2、接地柱 | 3、电流输出I+ |
4、测量输入U+ | 5、测量输入U- | 6、电流输出I- |
7、电源插座 | 8、电源开关 | 9、测试按钮 |
10、电流选择开关 |
|
|
本仪器采用电流电压法测试原理,也称四线法测试技术,原理方框图见图二。
图二 测试原理图
由电流源经“I+、I-”两端口(也称I型口),供给被测电阻Rx电流,电流的大小有电流表I读出,Rx两端的电压降“U+、U-”两端口(也称V型口)取出,由电压表V读出。通过对I、U的测量,就可以算出被测电阻的阻值。
1、按图三接线方法接线。
图三 四端子接线图
2、仪器面板与测试线的连接处应扭紧,不得有松动现象。
3、应按照四端子法接线,即电流线应夹在被试品的外侧,电压线应夹在被试品的内侧,电流与电压必须同极性。
4、检查确认无误后,接入220V交流电,合上电源开关,仪器进入开机状态。
5、调节“电流选择”旋钮,选择要选用的电流档位,然后按下“测量”键此时电阻表显示值为所测的回路电阻值。若显示1,则表示所测回路电阻值超量程。
6、测量完毕,断开电源开关,将测试线夹收好,放入附件包内。
故障现象 | 故障排除 |
开机后无反应,液晶屏无显示 | 检查有无交流电源 |
检查电源电缆 | |
检查保险管底座内的保险管是否烧断 | |
测试时电阻值显示为0 | 检查“测试”键是否按下 |
检查电流输出线有没有接好,是否接触不良 | |
检查“电流选择”键是否选择正确 | |
测试时电阻值显示明显偏大或显示为1(超量程)
| 检查被测电阻值是否太大 |
检查电压输入线是否接在电流输出线的内侧 | |
检查电压输出线有没有接好,被测件接头是否被氧化 |
凡购买本产品用户均享受以下的售后服务:
序号 | 名称 | 数量 | 单位 |
1 | 主机 | 1 | 台 |
2 | 大电流测试钳 | 2 | 把 |
3 | 接地线 | 1 | 根 |
4 | 保险管 | 3 | 个 |
5 | 附件包 | 1 | 个 |
6 | AC 220V电源线 | 1 | 根 |
7 | 说明书 | 1 | 本 |
8 | 出厂检验报告 | 1 | 张 |
9 | 合格证 | 1 | 张 |
1、什么叫接触电阻?
接触电阻是静触头与动触头相互接触时所出现的附加电阻。
2、断路器接触电阻有哪几部分组成?
由动、静触头接触部分的收缩电阻和表面电阻两部分组成。
3、断路器接触电阻不合格的原因?
— 开断较大短路电流时触头烧坏。
— 因机构调整不佳固定不牢,致使行程变化,当超行程严重不合格时,引起接触压力或接触面积的变化。
— 断路器调试安装完后,长期未投入运行,使动,静触头表面氧化,接触表面电阻增大。
— 长期运行使弹簧变形,使接触压力下降。
— 机械部分长期操作后引起的机械磨损。
— 对少油断路器,还可能因绝缘油酸值不合格呈酸性反应,浸蚀触头表面。 或油中漂浮杂质,动、静触头之间因开断短路电流后。残留的微粒碳质, 金属粉末,使接触电阻增大。
4、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?
— 材料性质:电阻率、硬度、化学性质、金属化合物的机械强度与电阻率。
— 接触形式:点接触、线接触、面接触。
— 接触面状况:当接触面形成氧化膜时(银例外)氧化膜比金属本身的电阻要大得多。
— 接触压力。
— 接触表面的粗糙度。